[设为首页]     [加入收藏]
[会员注册]     [会员登录]
互动交流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互动交流
天冷别乱加衣 BB冷不冷摸这里
 太平洋亲子网

孩子都是手心里的宝,绝对不会让孩子冻着,但无论是从各大医院的门诊或是社会新闻的报道来看,秋冬季,宝宝着凉、感冒、发烧的情况都是只增不减。

 

为什么?

 

不是穿的不够,而是穿得太多了!

 

很多家长说“明明我给宝宝穿的衣服够多,盖得被子也够厚啊,夜晚还经常起来观察有没有给他盖好,为什么他还是着凉了?

 

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,“着凉感冒”通常不是绝对温度低造成的,而是在全身有汗、有水的情况下,水分突然被凉风吹走,引起体温的骤然下降所导致的。

 

孩子新陈代谢快、活动量大、出汗多,如果捂得比较厚,温度又比较高的情况下,先出一身汗,再吹风,感冒的可能性自然就比较大了。

 

其实不只是更容易感冒着凉,穿太多热到孩子,问题还真不少。

 

关键词1:抵抗力下降

 

适当穿多可以避免着凉,但穿太多容易导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,身体对气候的变化应对比较脆弱,反倒更容易生病。

 

关键词2:捂热综合征

 

天气稍微一凉又或者孩子发烧,就给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,这样导致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,身体的温度越来越高散发不出,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,休克。

 

小儿外科裴医生在《穿衣强迫症》一文中举了不少例子,指出家长给孩子衣服穿太多实在是很普遍,情愿塞吸汗毛巾也不愿脱掉一件衣服,到了冬天更是把孩子裹得像粽子。

 

乐妈同事的宝贝儿子,一夏天都没起痱子,这两天天气凉快了,反而起了一身痱子。

 

这是怎么回事?

 

有一种冷,叫做奶奶(姥姥)觉得你冷。

 

原来,同事家是奶奶带孩子。老人怕冷,也担心孩子着凉,温度刚降到20℃以下,就赶紧给孩子穿上棉衣棉裤,说了也不听,几天下来,痱子就给捂出来了……

既然不能多穿,那少穿点,冻一冻可以吗?

 

确实有“春捂秋冻”一说,但不行!

 

宝宝免疫系统还不成熟,再加上室内外温度有差异,忽冷忽热,宝宝容易着凉感冒。

 

那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呢?

 

判断宝宝冷不冷,该不该添加衣物,许多家长的习惯是摸手脚。一旦发现手脚冰凉,就会赶紧给孩子加衣服,知道手脚焐热了为止。

 

其实,这样的判断方法并不完全正确!

 

因为,婴幼儿的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,所以有时候衣服虽然穿了很多,身体都冒汗了,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!

 

如果因为摸着小手凉凉的就给宝宝多加衣服,那么很容易因为穿盖过多,出现捂热的情况。

 

其实,孩子都自带“体温计”。

 

这个“体温计”就是孩子的“颈后部”。

 

将温热的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,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,左右横扫一下。如果:

 

* 皮肤温暖,那么表示穿衣合适;

 

* 皮肤发烫有湿润感,那么表示穿多了;

 

* 皮肤发凉,那么表示要加衣了!

 

掌握了正确的判断宝宝冷热的方法,那么穿衣问题自然就能轻松解决。但换季时节,气温变化大,一身衣服过一天确实不便于应对各种温差变化,那怎么给孩子穿衣服才能舒服不生病呢?

 

乐妈推荐大家可以试试网红“洋葱穿衣法”。

网络上爆红的“洋葱穿衣法”,是说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,层层叠加。

 

内层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→中层衣物保暖→最外层防水防风,应付天气变化。

 

“洋葱穿衣法”的好处:

 

一是足够温暖;二是方便穿脱,可以根据需求增减,在寒冷的户外和暖气房之间自由切换毫无压力。

 

* 上身:棉质贴身内衣+针织毛衣+保暖背心/马甲+羽绒或者棉袄外套(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考虑连体羽绒服,活动或室内时可脱掉外套)

 

* 下身:秋裤+棉裤/羽绒裤(特别冷的寒冬,棉裤或羽绒裤里可以再加毛线裤)

 

* 配件:乐妈比较推荐的两款单品:1、帽子,秋冬季多风雨,帽子可以很好的保护头部,给头部保暖;2、马甲,既能做好腹部的保暖,也不影响手臂的活动。

 

因为层次多,穿脱也方便,这样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,都能做到又好看又暖和。

 

其实,写了这么多,汇总下来就是:

 

1、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冷,别给孩子穿太多;

 

2、判断孩子冷不冷,正确方法是摸颈背部;

 

3、换季时节,洋葱式穿衣方法很nice